138-7150-3845
返回列表
微量元素
发表于:1970-01-01

微量元素(traceelement),又称痕量元素,目前未有统一认可的严格定义。习惯上把研究体系(矿物岩石等)中元素含量大于1%的称为主要元素或常量元素(major,common),把含量在1%-0.1%称为次要元素(minor, subordinate),而把含量小于0.1%称之为微量元素。也有把次要元素算作微量元素的。这取决于研究者的兴趣和对研究问题的帮助。有人认为,在地壳中除0,Si,A1,Fe等几个丰度最大的元素外,其余均可称为微量元素。

所谓微量元素是相对的,因研究对象不同而异。例如,在伟晶岩中,许多地壳丰度极低的元素可以达到相当程度的富集。一般说锆是微量元素,但在锆石中则成为主要元素。多数场合钾钠是常量元素,在陨石中它们被视为微量元素,而镍被看作主元素。因此,当我们过论微量元素时,必需指出其所外体系。

 Gast(1966)认为,微量元素是指“不作为体系中任何相的主要化学组份存在的元素”。某些学者依据微量元素在所研究的各种地质体系中的浓度是否低到可以近似地用稀溶液的亨利定律来描述其行为作为判断是否属于微量元素的准则,应该说这样的定义是严格准确的。近年来对微量元素在硅酸盐体系中服从享利定律的程度已进行了许多的实验研究,但得出的结果往往很不一致,例如, Mysen(1979)的实验结果表明,关于Ni在橄榄石和硅酸盐熔体之间的分配,只有橄榄石中Ni的浓度低于大约1000ppm时,亨利定律才被遵守,而 Drake 和 Ho1loway(1981)的实验却表明橄榄石中Ni的浓度范围在10-6000ppm 时,均遵循亨利定律。因此,虽然可以从无机化学和热力学角度给微量元素下一个严格的定义,由于缺乏确定地质体系中某个微量元素行为服从亨利定律的浓度范围的精确、有效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对某些元素,很难严格定义属于微量元素的浓度上限。

2.jpg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尤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近20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地球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60年代之前,主要是了解和查明微量元素在陨石、地球及其各层圈以及各类地质体中的分布、丰度及其规律,工作主要涉及上部地壳60~70年代,主要是利用微量元素作为一种示踪剂或指示剂,研究成岩成矿作用,如岩石类型划分,原岩恢复、成岩成矿的物质来源和物理化学条件等。70年代以后进入定量模式和理论发展阶段,主要利用微量元素的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利用热力学的有关理论,建立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型,对成岩和成矿的熔融和结晶作用过程进行定量理论计算,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有自己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这一发展过程,客观上是和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相伴随的,早期主要是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随着X-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中子活化、电子探针、离子探针以及同位素质谱稀释法的发展和引入,使得大量的快速的精确的以及微区微粒的微量元素测定成为可能。当前,微量元素研究涉及地球化学的一切领域,大至地球和天体的形成和演化、小至矿物晶格中的元素分配。另外,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可以更准确全面的理解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可以说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发展之势正方兴未艾。

上一篇: 地质智能设备与制造的分类 下一篇: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仪器技术要点
在线咨询 咨询电话
138-7150-3845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返回顶部